前度刘郎
发音 | |
---|---|
成语 |
前度刘郎 |
拼音 |
qián dù liú láng |
基本解释 |
|
详细解释 |
|
出处 |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近义词 |
重作冯妇 再作冯妇 刘郎前度 |
典故 |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 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成语接龙 |
郎才女姿 姿意妄为 为民除害 害羣之马 马迹蛛丝 丝分缕析 析交离亲 亲操井臼 臼头深目 目睫之论 论功行封 封妻荫子 子为父隐 隐鳞戢翼 翼翼小心 心甘情原 原来如此 此起彼伏 伏地圣人 人约黄昏 昏聩无能 能工巧匠 匠门弃材 材高知深 深文周内 内省不疚 疚心疾首 首身分离 离本趣末 末路穷途 途穷日暮 暮去朝来 来迎去送 送去迎来 来者不善 善与人交 交相辉映 映雪读书 书生之见 见幾而作 作育人材 材能兼备 备尝辛苦 苦不堪言 言信行果 果不其然 然糠自照 照萤映雪 雪窖冰天 天地剖判 判若两人 人以群分 分门别类 类聚群分 分秒必争 争长论短 短褐不全 全能全智 智小言大 大打出手 手高手低 低眉顺眼 眼迷心荡 荡检逾闲 闲是闲非 非池中物 物换星移 移气养体 体规画圆 圆孔方木 木人石心 心直口快 快人快语 语焉不详 详星拜斗 斗霜傲雪 雪案萤窗 窗间过马 马壮人强 |
释义 |
词语解释:度即次,或回的意思。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
英文翻译 |
a person who returns to a place he once abandoned |
更多介绍 |
前度刘郎,汉语成语,拼音是qián dù liú láng,意思是去了又来的人。
前度刘郎成语辨析【近义词】: 刘郎前度、再作冯妇 前度刘郎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示例 安公子是~,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前度刘郎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成语故事唐朝诗人刘禹锡因“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而被贬播州。14年后被调回京城作《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成语典故前度刘郎典故一宋·刘义庆《幽明录》里说,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至太康年间,两人重到天台。 前度刘郎典故二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典故三相传 东汉 永平 年间, 刘晨 、 阮肇 在 天台 桃源洞 遇仙,还乡后,又重到 天台 。后因称去而重来者为“前度刘郎”。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前度刘郎今重到,问 玄都 、千树花存否?” 元 张翥 《满江红·钱舜举桃花折枝》词:“前度刘郎,重来访、 玄都 燕麦。” 温见 《香江席上示雪兄》诗:“故乡心事他乡梦,前度刘郎泪黯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