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大多半都决定在口

2022-09-23 10:10 品读群书治要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趣彼,我独守此;人皆惑惑,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唯能于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顾谓弟子曰:‘小子志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恶其上。” “强梁”,刚强横暴的人。刚强横暴者往往得不到善终,争强好胜的人一定会遇到强敌。中国人说,“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还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如果你是一个恶人,刚强横暴的人,一定会遇到比你更恶的人,把你制服。盗贼憎恶财物的主人,民众往往厌恶高居其上的人。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君子深知不能够位居天下人之上,所以甘居人下;深知不可位列于天下人之先,所以退居人后,这就叫明哲保身。古人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保身不是贬义词,它是一个褒义词,就是在明了天道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智慧的选择。天道自然的规律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消极必长。不是处处居人先,那是怎么做的?

“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趣彼,我独守此;人皆惑惑,我独不徙。” “雌”,比喻柔弱的意思。温和恭敬、谨慎道德,使人倾慕;以柔弱示人,谦卑居下,谁都无法逾越。人人都奔向别处,只有我坚守此处;别人都在犹疑不定,我却坚定不移。人人都奔向争名夺利、争强好胜、崇尚竞争、夸夸其谈,希望别人尊重自己,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我独守此”,只有我坚守此处。坚守不敢为天下先,与人无争,与世无求,把名利都看破放下,向圣人学习“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圣人也有所作为,但从来不和别人比较和竞争,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益社会大众、国家民族,没有任何事给别人带来伤害。“人皆惑惑,我独不徙”,别人都是东西奔走转移、心无定处,我却坚定不移。为什么我如此坚定不移?因为理得心安。心有定处,是因为明理。

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忙忙碌碌地去妄求,追名逐利、心浮气躁、怨天尤人,原因就是不明理。而古人告诉世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处处助人为乐,与人广结善缘、成人之美、心存善意,未来自然是祥和、幸福、安宁,命运也越来越好,不用忙忙碌碌地去妄求。妄求就是没有用正当的方法手段,去求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唯能于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把智慧深藏在内心深处,不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技能。因为人的嫉妒心很强,看到你有智慧、有技能,生怕你的能力、名声、影响超越他,所以会想方设法地障碍你,不让你出头。所以即使有智慧、有技能,也要收敛,要懂得韬光养晦。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就是因为我能够明了这个道理,能够坚守此道。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行善之人,一定要警戒,要以此为戒。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法官公正,公正体现在无论是亲属还是陌生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恶就给惩罚,作善就给奖赏,这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孔子既读斯文,顾谓弟子曰:‘小子志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孔子读完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们说:“你们要用心记住这些教诲。这篇铭文说得真实而中肯,合乎情理而又令人信服。”这个故事提醒大家言语要谨慎,言多必失。

《常礼举要》中说:“口为祸福之门”,说话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经过一番考虑后再说。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大多半都决定在口上。所以《易经》中讲:“括囊”,“囊”是古人的布袋。比喻人的口不要乱讲话,就像布袋的口,用绳子把它扎起来,里面的东西就出不来,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能够胡言乱语,言多必失。

《易经》中也说:“躁人之辞多。”一个人说话太多,他的前途一定不会太乐观。凡是遇人讲话就滔滔不绝的人,大多是心浮气躁之人。这样的人多半是前途不平,会遭遇很多的挫折,而且中国人特别讲求养生之道,话多伤气,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影响的。

道家特别讲究养生之道,告诉大家要讲求收敛,收敛自己的精、气、神三种要素。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少说话。“吉人之辞寡。”吉祥的人说话都是很少的,但是他说的话都说到点子上。言为心声,说的话都是心理的表达,凡是牵扯到人与事、关系到人的利害、事情的成败,说话之前都要想一想,这些话说出来对人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有一句成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颜渊》中讲到:“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君子讲本质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那么多的文饰、讲求那么多的礼貌?这句话表面看来好像影响不大,好像也对。但子贡却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他说:可惜呀,老夫子你这话说君子就错了,因为君子不仅仅如此。君子文质彬彬,不仅仅讲求本质好,而且也很注重外在的形式和礼貌,也很讲求文。虽然只讲文而不讲质是不正确的,例如商店的迎宾小姐,见人就微笑,是皮笑肉不笑,让人看了就觉得很假,这当然是不对的。但是只有质而不讲文,也是不对的。例如一些农民工到城市的时候,人们知道农民大多是心地善良淳朴,确实有很好的本质。但是很多人在公共汽车上,不穿上衣,光着膀子,这样就感觉到不像一个君子了。他确实有好的本质,但是没有外在的礼貌和形式,也不会让人有好的观感。所以子贡说,君子就应该是文质彬彬,既讲求内在的本质纯朴,也要讲外在的形式礼貌。两者调和得恰到好处,才是君子。一定要评论君子,话说出去了、说错了,就驷马难追。所以子贡说:“驷不及舌”,不正确的言语说出去之后,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上。所以就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提醒人们话一说出去,是非善恶就确定了,后悔也来不及。所以开口讲话,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开口讲话,一定要三思。

《论语•子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君子一句话说得好,别人就觉得有智慧;一句话说得不好,人家就认为没有智慧,所以言语确实很重要,它代表一个人的心理、修养和学问。古人对于言语有很多的教诫,告诉后人不能够说谎、骂人;不能够欺骗人、不诚信;不能够有意说粗鲁骂人的话、伤害他人的话,也不能够搬弄是非、斗乱两头,让人起纷争和误解;更不能说勾引诱惑人的话、引起人邪思邪念的话。所以要每一天反省自己从早到晚所说的言论,包括所写的文章,是不是有违犯这几条。 “戒之哉,勿多言”,“言”,不仅仅是说话,也包括写文章、发表各种言论,都要慎重。


评论问答
相关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