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荀公曾集

荀公曾集

2022-06-28 14:43

《荀公曾集》[晋]荀勖

晋荀公曾集题词

荀成侯学古而佞者也。史责其援朱均以贰极煽褒□而偶震。至于斗粟兴谣踰里成咏阶祸已甚诚,无辞焉。勖博文明识牛铎谐乐,劳薪炊饭咸能辨之。茂先伦匹也。顾其文采则谢弗如泰。始中与传张同造诗歌,荀尤少味,始叹班固明堂宝鼎不可复作。独其条问列和表,正笛声乐家之论,尽称为优。其它简牍亦云清令盖晋初之文。羹玄尚存,雕几未及,名人吐辞简直近理。江左文士盛谈茂先散珠太冲横锦若,二荀者流忽而不言。不几,乘大辂,笑椎轮乎无惑乎。六朝体制追时为工,登高望之,旗靡辙乱也。东汉荀氏后多显人。景倩、既让,文若公曾。尤媿慈明,何其子孙,位通而德俭也。已是名克家然乎

 娄东张溥题

晋荀公曾集目录

 赋

蒲萄赋

 奏

条牒问列和诸律意状奏

 表

辞尚书令表让豫州大中正表

让乐事表 答问三公表

 对

议遣王公之国对议增置文法对

 议

省吏议甲乙议

 书

为文王与孙皓书答王琛书

 序

穆天子传序

 乐歌

晋四厢乐歌

 正旦大会行礼歌

于皇 明明

邦国 祖宗

 王公上寿歌

践元辰

 食举乐东西厢歌

煌煌 宾之初筵

三后 赫矣

列文 猗欤

隆化 振鹭

翼翼 既宴

时雍 嘉会

 晋正德大豫舞歌

正德舞歌 大豫舞歌

 诗

 从武帝华林园宴二首

 附录

本传

晋荀公曾集目录终

晋荀公曾集

 魏 颖川荀勖 着

 明 太仓张溥 阅

 赋

蒲萄赋

灵运仙流,休祥允淑。懿彼秋方,干元是畜,有蒲萄之珍奇,应淳和而延育。

 奏

条牒问列和诸律意状奏

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张秀等校试,其三句与杜?及左延年律法同。其二十二句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问协律中郎将列和辞。昔魏明帝时,令和承受一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各居一坊。歌咏讲习,依此律调。至于都和乐时,但视其尺寸知名,皆丝竹歌咏者,皆得均合。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凡弦歌调,张清浊之制。不依笛尺寸名之,则不可知也。勖等奏,奏可。

昔先王作乐也,以振风荡俗,飨神佑贤,必协律吕之和。以节八音之中,是故郊祀朝宴。用之有制,歌奏分叙,清浊有宜。故曰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此经传寄籍可得而知者也。如和对辞笛之长短无所象,则率意而作,不由曲度,考以正律,皆不相应。吹其声均,多不谐合。又辞先师传笛,别以清浊,直以长短,工人裁制,旧不依律。是为作笛无法。而和写笛造律,又令琴瑟歌咏从之为正。非所以稽古先哲,垂显于后者也。谨条牒诸律问和意状如左,及依典制,用十二律造笛象十二枚。声均调和。器用便利,讲肆弹击,必和律吕。况乎宴飨万国,奏之庙堂者哉。虽伶夔旷远,至音难精,犹疑仪形古者,以求厥衷,合乎经理,于制为详。若可施行,请更部笛工,选竹造作,下太乐乐府。施行平议,诸杜夔左延年律,可皆留其御府。笛正声下,征各一具,皆铭题作者姓名,其余无所施用,还付御府毁。佑宋书作左中用勖又问和作笛,为可依十二律。作十二笛,令一孔依一律,然后乃以为乐不?和辞太乐东厢长笛正声,已长四尺二寸。令当复取其下征之声,于法声浊者笛当长,记其尺寸,乃五尺有余,和者日作之,不可吹也。又笛诸孔,虽不校试。意谓不能得一孔辄应一律也。按太乐四尺一寸,笛正声均应蕤宾。以十二律还相为宫,推法下征之孔,当应律大吕。大吕笛长二尺六寸有奇,不得长五尺余。辄令太乐郎刘秀、邓昊等,依律作大吕笛以示和。又吹七律一孔,一校,声皆相应。然后令郝生鼓筝、宋同吹笛,以为杂引相和诸曲。乃辞曰:「自和父祖汉世以来,笛家相传,不知此法。而令调均与律相应。实非所及也。」郝生、鲁基、 种整、朱夏皆与和同。

又问和笛有六孔,及其体中之空为七。和为能尽名其宫商角征羽孔,调与不调,以何检知?和辞先师相传吹笛,但以作曲相语。为某曲当举某指。初不知七孔尽应何声也。若当作笛,其仰尚方笛工,依案旧像讫。但吹取鸣者,初不复校其诸孔调与不调也。按周礼调乐,金石有十定之声,是故造钟磬者依律调之。然后施于厢悬。作乐之时,诸音皆受钟磬之均,即为悉应律也。至于飨宴殿堂之上,无厢悬钟磬,以笛有一定调,故诸弦歌皆从笛为。是为笛由钟磬宜必合于律吕。如和所对,直以意造,率短一寸。七孔声钧,不知其皆应何律。调与不调,无以捡正。为取竹之鸣者,为无法制。辄令部郎刘秀、邓昊、王艳、魏邵等,与笛工参其作笛。工人造其形,律者定其声,然后器象有制,音均和协。又问和元不知律吕之义,作乐音均,高下清浊之调,当以何名之?和辞每合乐时,随歌者声之清浊。用笛之长短,假令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因名之三尺二调也;声清者用二尺九笛,因名曰二尺九调。汉魏相传,施行皆然。按周礼奏六乐,乃奏黄钟;歌大吕,乃奏太簇;歌应钟,皆以律吕之义。纪歌奏清浊,而和所称以二尺三尺为名。虽汉魏用之,俗而不典。部郎刘秀邓昊等,以律作笛三尺二寸者,应无射之。律若宜用长笛,执乐者曰:「请奏无射。周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二尺八寸四分四厘,应黄钟之律;若宜用短笛,执乐者曰:「请奏黄钟。周语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是则歌奏之义,当和经礼,考之古典,于制为雅。

辞尚书令表

从六官所长,冢宰为首,秦公卿赞,以丞相御史为寇。令者尚书令总此三者,非臣驽闇所宜忝窃。

让豫州大中正表

被敕以臣为豫州大中正。臣与州闾乡党,初不相接。臣本州岛十郡方与他郡人数倍多。品藻人物,以正豫州请论。此乃臧否之本,风俗所重。

让乐事表

臣掌著作,又知秘书。今覆校错误十余万卷书,不可仓卒复兼他职,必有废□。

答问三公表

咸宁四年,司徒王曾迁太宰,诏问勖。司徒处当得,人副远近之望,并治事件才谁可也?勖表。三公具瞻之望,诚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孙权笑之。尚书令李 胤,忠亮高洁,堪处台辅。

荐三公保傅表

三公保傅,宜得其人。若使杨珧参辅东宫,必当仰称圣意。尚书令卫瓘、吏部尚书山涛,皆可为司徒。如以瓘新为令,未出者,涛及其入。

议遣王公之国对

如诏准古方伯选才,使军国各随方面为都督。诚如明旨,至于割正封疆。使亲疏不同,诚为佳矣。然分裂旧土,犹惧多所摇动,必使人心忽扰。思惟窃宜如前,若于事不得,不时有所转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损夺者,可随宜节度。其五等体国经远,实不成制度。然但虚名,其于实事,略与就郡县乡亭无异。若造次改夺,恐不能不以为恨。今方了其大者,以为五等,可须后裁度。凡是虽有久而益善者,若临时或有不解,亦不可忽。

议增制文法对

门下启通事令史伊羡、赵咸为舍人,对掌文法,诏以问勖,勖对。今天下幸赖陛下圣德,六合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将来。而门下上称程咸、张恽,下称此等,欲以文法为政,皆愚臣所未达者。昔张释之谏汉文谓:兽圈啬夫,不宜见用。邴吉住车,明调和阴阳之本。此二人岂不知小吏之惠诚重惜大化也。昔魏武帝使中军司荀攸典刑狱。明帝时,犹以付内常侍。以臣所闻,明帝时唯有通事刘泰等,官不过与殿中同号耳。又顷言论者皆云,省官减事,而求益吏者相寻矣,多云尚书郎大令史。不亲文书,乃委付书令史及干诚吏,多则相倚也。增置文法之职适恐更耗扰台阁,臣窃谓不可。

省吏议

时议省州郡县半吏以赴农功,勖议云。

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至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汉文垂拱,几制形措,此省事也。光武并合吏员,县官国邑,裁置十一,此省官也。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减天下吏员,正始中亦并合郡县,此省吏也。今必求之于本,则宜以省事为先。凡居位者,使务思萧曹之心,以翼佐大化,笃义行,崇敦睦。使媚宠忘本者不得容,而伪行自息。浮华者惧矣,重敬让,尚止足,令贱不妨贵,少不陵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则上下相安,远近相信矣。位不可以进趣,誉不可以朋党求。则是非不妄而明,官人不惑于听矣。去奇技,抑异说,好变旧以徼非常之利者,必加其刑。则官业有常,人心不迁矣。事则留政稽,政稽则功废,处位者而孜孜不怠。奉职司者而夙夜不懈,则虽在契瓶,而守不假器矣。使信若金石,小失不害大政。忍忿捐以容之。简文案略细苛命之。所施必使人易视,愿之如阳春,畏之如雷震。勿使微文烦扰,为百吏所黩。二三之命,为百姓所餍。则使吏竭其诚,上悦下命矣。设官分职,委事责成。君子心竞而不力争,量能受任,思不出位,则官无异业,政典不奸矣。凡此,皆愚所谓省事之本也。苟无此愆,虽不省吏,天下必谓之省矣。若欲省官,私谓九寺可并于尚书兰台宜省付三府。然施行历代,世之所习。是以久抱愚怀,而不敢言。至于省事,实以为善。若直作大例,皆减其半,恐文武众官、郡国职业,及事之兴废,不得皆同。凡发号施令,典而当则安。倘有驳者,或致壅否。凡职所临履,先精其得失,使忠信之官、明察之长,各裁其中,先条上言之。然后混齐大体,详宜所省,则令下必行,不可摇动。如其不尔,恐适惑人听比前行所省,皆须臾辄复,或激或滋繁,亦不可不重。

甲乙议

昔乡里郑子群,娶陈司空从妹,后隔吕布之乱,不复相知存亡,更娶乡里蔡氏女。徐州平定,陈氏得还,遂两妃并存。蔡氏之子字符衅,为陈氏服嫡母之服,事陈公已从舅之礼。族兄宗伯曾责元衅为抑其亲。乡里先达以元衅为合宜,不审此事粗相似否。又王昌前母服益略同。

为文王与孙皓书

时遣吴寿春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皓遣使报书,方发使聘吴,并令当时文士作书。昭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昭问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发十万之众也。」○孙楚为石苞与皓书,亦此时,徐绍、孙彧与符邵、孙郁参误。

圣人称有君臣,然后上下礼义。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逮至未涂,纯德既毁,剿民之命,以争强于天下,违理顺之,至理则仁者弗由也。方今主上圣明,复帱无舛。仆备位宰辅。属当国重,为华夏乖殊。方隅圮裂,六十余载,金革亟动,无年不战。暴骸丧元,困悴罔定,每用悼心,坐以待旦,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故分命偏师,平定蜀汉。役未经年,全军独克。于时猛将谋夫,朝臣庶士,咸以奉天时之宜,就既征之军,籍吞敌之势。宜遂回旗东指,以临吴境。舟师泛江,顺流而下;陆师南辕,取径四郡。兼成都之械,漕巴汉之粟。然后以中军整旅,一方云会。未及浃辰,可使江表底平。南夏顺轨,然国朝深惟伐蜀之举,虽有静难之功亦悼,蜀民独罹其害。战于绵竹者,自元帅以下并受斩戮,伏尸蔽地,血流丹野。一之于前犹追恨不忍,况重之于后乎。是故旅师按甲,思与南邦共全百姓之命。夫料力忖势,度资量险,远致古昔废兴之理,近鉴西蜀安危之效。隆得保祚,去危即顺。屈已以宁四海者,仁哲之高致也。履危偷安,陨得覆祚,而不称于后世者,非智者所居也。

今朝廷遣徐绍孙彧献书喻怀,若书御于前,必少留意。回虑革筭,结欢弭兵,共为一家。惠衿吴会,师及中土,岂不泰哉。此昭心之大愿也。敢不承受,若不获命,则普天率土,斯于大同。虽重干戈,故不获已也。太平御览载:荀勖〈为文王与孙皓书〉,饷杂色绫十端,又饷谷三端,又饷细缣十疋。

答王琛书

王陶丘州人阙庙盗鲜卑金头宝带十二枚。

穆天子传序

勖领秘书监,时得汲郡冢中古文作书。

诏勖撰次,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序古文穆天子传序者,太康二年汲县民不准盗古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制定古尺度此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汲者,战国时魏地也。按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令王之冢也,于是本盖襄王也。按史记六国年表,自令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王三四年燔书之岁,八十六年。及至太康二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也。其书言周穆王游行之事。春秋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皆使有车辙马迹焉。」此书所载则其事也。王好巡守,德盗骊騄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与太史公记同。汲郡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虽其言不典,皆是古书,颇可观览。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藏之中经,副在三阁,谨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