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啥,立秋都有什么美食
立秋,是指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秋天也是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季节,古时人们对这个节气非常重视,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会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同样对立秋的吃食也很有讲究。
在古代,立秋分为三个时期:“初侯凉风至”。立秋后,中国许多地方开始吹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弱。北风给人带来阵阵凉爽。“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阳光依然很强,夜晚凉风吹过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珠挂在室外植物上。“三侯寒蝉鸣”,这时,吃跑喝足的的蝉,正在微风吹拂的枝头上傲然鸣叫,仿佛在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一般一候为5天,立秋共15天。
在这段时期气温逐渐转凉。人们认为立秋之后,吃冷的食物会对胃产生影响,所以立秋之后就会停止吃西瓜。所以江苏,各地都有在立秋吃西瓜的习俗,叫作啃秋。在农村,“啃秋”的范围更广。除了西瓜外、哈密瓜、红薯、玉米,等。都可以用来“啃秋”。“啃秋”其实表达的是收获的喜悦。不过在立秋这天往往是今年最后一次吃西瓜。
有的地方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吃完后把桃核留下。等到今年年底,再把桃核扔到炉子里烧成灰。人们认为这将消除一年的瘟疫。
在金华市,在立秋吃西瓜和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什么是凉糕?就是把红薯淀粉熬成浓汤,倒入碗中。第二天早上留下来,形成一个整体。它看起来像一块又圆又透明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和薄荷,使它清凉、酸甜可口。
唐宋以来,人们在立秋这天,有用井水服小赤豆的习惯。取七到十四颗小红豆,用井水咽下。吃的时候要面朝西,这样听说能够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到来时,中国的许多地方还处于炎热的夏天。立秋之后,虽然夏天的暑气难以消散,仍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越来越凉。早晚温差逐渐明显,白天往往很热,晚上比较凉。当然,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不同,秋天的真正开始时间也不同。立秋时天气比较干燥,多有秋燥的现象,这时可以吃一些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白萝卜,羊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