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吕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一步步得权的?
“步骘的上疏看过没有?”这话问得是多余的,因为,重要公文都经太子过目,步骘的上疏自然属于太子必读的范围。“读过了,很有忧国忧民之心。”太子恭敬地回答:“特别关于典校吕壹的问题,说得切中要害。”
“哎,满明文武容不得一个吕壹,想不到连太子也如此啊。”孙权心事重重地想。太子的回答,在孙权意料之中,要是往常,谈到这里,孙权说声:“知道了。”话题马上转到别处。可今天,孙权想和自己的继承人深入讨论吕壹的问题。
孙权心里很明白,这不是吕壹一个人是否称职的问题,事关大局,应该让太子了解自己的用心。孙权从桌上的一大堆公文中挑出了七、八份上疏,连同步骘的那份一起递给太子,说道:“这些都是揭发吕壹罪恶的上疏,你读一下,理出个条理,再交给我。”接过那厚厚一叠的上疏, 太子知道割掉脓疮的时候即将来临啦。
孙权指着那一叠上疏,说道:“江东的重要大臣几乎没有人不反对吕壹的,成了众矢之的啦。”孙登说:“如果说是出于个人恩怨的话,怎么会满朝文武都反对他一个人呢?”
孙权总想再找出一点吕壹的优点来,想了一想说:“权豪势要们有所差错,吕壹敢惩办他们,所以得罪了许多人。”大子说道:“被吕壹治罪的那些人,不少是在严相拷打下,屈打成招的,实际上定罪的证据不足,多数是污度陷害,大臣们怎么会服呢?再说,真正该治罪的人,倒反而逍遥法外。”
父子两人几乎同时想到最近以来轰动朝野的朱据冤案。孙权觉得必须把自己内心深处对吕壹的态度和事件的复杂性让太子弄清楚。他说:“你讲得不错,这些情况,我一开始便有所察觉,但当时考虑到,立国以来,许多功臣勋爵,利用它们的特权横行不法,就连他们的子弟、亲属、宾客,也敢于目无法纪。那时,我想宁可用一点严刑峻法,也不能让韩综之类胡闹下去。因此容忍了吕壹,想借他来举罪纠奸,压一压世家豪族的气焰。”
吴国,孙家的天下。对于如何维持皇权利益,父子俩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心心相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