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指的是什么?古代的科举制度流程是什么?
秋闱指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的乡试。在唐宋时期,乡试被称为“乡贡”和“解试”。由当地州政府主持的,通常在8月举行考试,所以也被称为“秋闱”。
在古代想要做官都必须进行科举考试,刚开始是参加一个叫做县试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将参加另一个叫做府试的考试,如果有一点点实力,并且两者都通过,那么将获得“童生”的称号,然后童生之后将参加另一个叫做院试。如果通过了,就是电视剧中所说的秀才了。
秀才是有功名的,不过和普通人的身份不同。比如普通人看到县太爷就要下跪叫青天大老爷,但是秀才就不用跪,直接跟县太爷拱手打个招呼就行了。普通人进牢房可以刑讯逼供,但秀才就不行。秀才世家也有免除徭役的特权。更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在街上骂人是要打板子的。但是秀才骂别人,别人挨,但秀才也不用。
如果秀才继续参加考试,他将参加了国际级别的考试,这就是所谓的乡试,就是我们所说的秋闱指的是。考试结束后,如果通过了考试,那么就被称为举人,如果被举人录取,那就很厉害了。一个叫范进的人在取得举人之后,就变得疯狂了,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吧,因为举人其实是国家公务员,只有任何地区有空缺的职位都会安排你去。
举人的地位比秀才高得多,走在街上可以昂首挺胸。另外,在考乡试的时候,乡试的第一名是解元,乡试是三年才举行一次,一般是那年秋天,名单公布的时候,正好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叫桂榜。
在乡试的第二年,会试将在京城举行。对于任何举人,将在明年春天去京城参加这个会试,在贡院举行,如果通过了考试,就叫贡士。公告栏也叫杏榜,因为正在杏花盛开的时候。
这时,就可以参加最后的一项考试了,就是殿试。殿试的考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皇帝会亲自挑一些问题来考验你。贡士进阶后被称为进士,然而贡士成为进士的成功率是100%,只要你不在朝堂上对抗皇帝就可以。
如果是乡考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就会别称为“连中三元”。所以秋闱指的是,就是乡试,更多可以参考科举制度等级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