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之后发生了什么
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当天晚上,长安就见不到“平安火”了。第二天,玄宗忙召杨国忠进宫商议。
杨国忠本是剑南(治所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市)节度使。安禄山一反叛,他就命人在蜀(今四川)储存物资,准备急用。现在潼关失守,长安危急,他便对玄宗说:“潼关失守,长安难保,唯一的办法,是驾幸益州。蜀是天府之国,北有秦岭天险,叛军难以进入、等陛下积聚好力量,再图收复长安。”玄宗这时已是六神无主,只得点头允诺。
十一日,杨国忠召集百官商议,大家叹气流泪,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杨国忠看出有人用不满的眼光看着自己,便说:“人家告安禄山谋反已经十年,皇上不信。本官曾多次真告皇上,因此,今日之事,本官没有责任!”
十二日,玄宗在勤政楼, 召见大臣。过去满朝文武,济济一堂,但这天来了还不到半。玄宗勃然大怒地对杨国忠说:“你晓谕众位大臣,朕要亲征。”说罢,转身乘辇回宫去了。其实,玄宗心里明白,亲征,谈何容易,自己七十多岁的人了,久享太平,有多大精力去亲征?
当晚,玄宗让高力士传旨,要龙武大将军(中央禁军高级将领)陈玄礼,集合禁军士卒,给每个士卒赏赐钱帛,再把宫中九百多匹好马喂饱,备好鞍,待命出发。这夜,玄宗辗转反侧,思前 想后,是惭愧?是悔恨?他想自己年轻时,多么雄心勃勃! 即位以后,也曾兢兢业业,整顿国政,开元年间,国家富强,四夷宾服,真是太平盛世啊!再想自己多才多艺,杨贵妃呢,又通晓音律,同自己情投意合,多么美满的日子!如今呢?(马上要离开长安了,还不知路上会出什么事呢。
大唐开国一百多年,长安就弃在我手,史官会怎么写呢?我有什么面目去见祖先!唉!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高力士说过边将拥兵太多,可是,哪有什么办法呢?禄山呀,禄山联一片真心待你,你怎么这样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