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主动权落到契丹的手里,杨业提出作战方案却造拒绝
但是,由于粮草跟不上,不得不退回雄州补充给养。一进一退,兵马过度疲劳,再加上天气开始热起来了,宋兵不服水土,病了不少,所以再次进攻的时候,士气远不如以前,在岐沟关一战,大败亏输,溃下阵来。东路主力一败,中、西两路军除在新攻克的云、朔、寰、应四州留下少许守城部队外,大军全部撤回雁门关内的代州。
此时的战争主动权落到契丹的手里了。耶律斜轸带十万人马,大将萧达揽做他的副手,由东向西杀来。宋军留在应州的守城部队,见势不好,丢下城池跑了。寰州的守军虽然没跑,但兵力悬殊太大,很快便被攻开了。这时,皇帝又来了诏书,命令把新收复的云、应、寰、朔四州的老百姓迁到关内来。
寰州在雁门关的正北,应州在东北,朔州在西北。云州在这三州的北面。诏书到代州的时候,应、寰二州已被契丹夺去,朔州眼看也很危险,云州则孤零零地留在敌后。雁门关是代州到寰州的关口,雁门关的东面有一个大石口,是代州通往应州的大路;雁门关的西面,有一个陈家谷口,是代州通往朔州的大路。
根据以上情况,杨业提出了作战方案。他主张兵出大石口,虚打应州。已经攻占寰州的契丹军必然回师向东来争应州。这时,就可乘机将云州之民迁至朔州,然后一周迁进关来。这本来是个好主意,但是,监军王选听完之后,鼻子“哼”了一声,头一个起来反对:
“我们现在有数万精兵,并且刚打过胜仗。如今虽然本沼退回代州,但这是因为曹彬打了败仗,与我等无干。杨将军为什么如此胆小啊!依我说,我们堂堂正正地往云、朔二州也就是了。真遇着辽兵,就把他消灭掉。有什么了不起啊!”
“对嘛!”刘文裕也附和着说。
“不行! ”杨业说道,“我们此次兵出雁门关,之所以能连克州郡,是因为契丹的主力被曹将军的大军吸引过去,形势是敌弱我强。现在是契丹主帅耶律斜轸亲率十万精兵到来,形势是敌强我弱。若不以智取胜,死打硬拚,是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