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 要。
笔画为13画
福
〈名〉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
綍
1.绳索。
2.古同“绋”。
艀
〈名〉小船 艀,舟也。——《广雅》艀,舟短小者。——《集韵》
蜉
〈名〉(形声。从虫,孚声。本义:蚍蜉:大蚂蚁) 同本义 。如:蜉蝣羽(比喻只顾目前,不图将来的人);蜉蝣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辐
〈名〉 (形声。从车,畐( fú)声。“畐”有“腹满”义(参“福”字条),而“辐”为圆形,与人腹满之形相类,因而“畐”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本义: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 同本义 辐,轮轑也。——《说文》辐也者,以为直指也。——《考工记·轮人》三十辐共一毂。——《老子》众辐凑于前。——《汉..
椱
织布机上卷布用的轴。
缚
〈动〉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或缠织等有关。尃( fū)声。本义:捆绑) 同本义 缚,束也。——《说文》战之明日,晋襄公缚 秦囚。——《左传·文公二年》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缚人(捆绑人);缚绑(捆绑);缚住(捆住);缚虎(捆住猛虎。比喻征服极难征服..
腹
〈名〉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 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坤为腹。——《易·说卦传》入于左腹。——《易·明夷》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
鲋
〈名〉 鲫鱼 。如:鲋鱼(鲫鱼);鲋子(妾鱼) 蛤蟆 井谷射鲋。——《易·井》
滏
〈名〉古水名。即今滏阳河。源出河北省磁县西北石鼓山 滏水出焉。——《山海经》
筟
1.络丝纺纱的工具。
2.竹腔里的白色薄膜。
綒
1.粗网。
2.大。
鄜
〈名〉 地名 战国魏雕阴邑,秦雕阴县,隋分置洛交县。今属陕西省延安地区。1964年改为富县 姓
魀
见〔?魀〕
戤
〈动〉 以实物抵押 。如:戤头(抵押的东西);戤典(抵押);戤银(抵押银两) 倚;靠 。如:有的戤着牌头;戤米囤饿杀(依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形〉为冒牌图利而制造 [counterfeit a well-known trade-mark in order to make ill-gotten gains]。如:戤牌(冒牌商标) ..
概
〈名〉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 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同本义 同权槩而就衡。——《楚辞·惜誓》斛甬,正权概。——《礼记·月令》槩者,平量者也。——《韩非子·外储说》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 节操,风度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
賌
古同“赅”。
幹
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
2.事物的主體部分:“軀幹”、“樹幹”、“骨幹”。
3.事情:“有何貴幹?..
感
1. 感 [gǎn]2. 感 [hàn]感 [gǎn]〈动〉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