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为14画

2023-03-30 11:09

03月30日

拼音:bǎo

〈名〉 (形声。从衣,保声。本义:婴儿的被子) 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緥,小儿衣也。——《说文》裼,褓也。——《诗·小雅·斯干》传但视褓中儿。——刘绩《征夫》 又如:褓乳(婴儿在襁褓中喂奶);褓中儿(指婴儿);褓衣(婴儿衣);褓被(小儿被)..

03月23日

拼音:fèn

见“偾”。

03月23日

拼音:bèi

〈名〉古代中国的短外衣 。如:褙子(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始于唐,宋代男女皆穿,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褙褡(无袖的上衣。俗称背心)〈动〉把布或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 。如:褙裱(裱褙)..

03月18日

拼音:bèng

把棺材放入墓穴:“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弗毁则日中而~。”

03月16日

拼音:bēng

形容跳动或爆裂的声音 。如:心嘣嘣直跳;嘣头(乱闯)〈副〉表示程度,相当于“很” 。如:嘣脆;嘣甜

03月16日

拼音:bí

〈名〉 (会意。从自,从畀( 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鼻出入气高而..

03月12日

拼音:bì

爆裂声。

03月12日

拼音:bì

〈名〉蒸锅中的竹屉。后指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 箅,所以蔽甑底者也。从竹,畀声。——《说文》。按,甑以蒸饭,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敝箅不能救盐池之碱,阿胶不能止 黄河之浊。—— 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03月12日

拼音:bì

〈动〉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同“毙”。仆;向前倒下 獘,?顿仆也。——《说文》射之獘一人。——《礼记·檀弓》质明,弊旗,诛后至者。——《周礼·大司马》 倒毙;死亡。同“毙” 以弊于鄢。——《国语·楚语》 又如:弊仆(..

03月12日

拼音:bì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状似狐狸而有翅膀,声音似大雁。

03月12日

拼音:bì

〈名〉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又章峨之山多瑶碧。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

03月09日

拼音:bì

〈动〉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障也,隐也。——《广雅》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故能蔽不新成。——《老子》旌..

03月09日

拼音:bì

中国春秋时鲁邑名,在今山东省费县境。

03月05日

拼音:zhèn

见“赈”。

03月04日

拼音:bǐ

耳廓。

02月27日

拼音:biǎn

〈名〉水流急的险处 蜀江自 嘉州至 荆门,水路有 燕子碥、 阎王碥,皆险地。——《正字通·石部》

02月27日

拼音:biǎn

1. 褊 [biǎn]2. 褊 [pián]褊 [biǎn]〈形〉 (形声。从衣,扁声。本义:衣带或衣服狭小) 同本义 褊,衣小也。——《说文》带其褊矣。——《左传·昭公元年》衣不得褊。——王充《论衡》 又如:褊衫(袈裟);褊衣(狭小的紧身衣) 狭小 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左传·昭公元年》 又如:褊能(能力不足);..

02月23日

拼音:biāo

〈名〉 标志。后作“摽” 幖,幖识也。从巾,票声。——《说文》徽号曰幖。——《通俗文》著黄巾为幖(幖)帜。——《后汉书·皇甫嵩传》明立標帜,为出入之驰道。——《金史》 酒店的招子 幖,今酒旗,俗称幖。——《正字通》〈动〉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穗草为尊,锦幖其端。——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02月23日

拼音:piào

1. 骠 [Piào]2. 骠 [piào]骠 [Piào]〈名〉 古国名。骠国,在今缅甸境内 。如:骠信(古南蛮诸国的国君) 另见 biāo骠 [piào]〈形〉 [马] 快跑的样子 骠,马行疾貌。——《集韵》 矫健;勇猛 。如:骠勇(骁勇);骠壮(刚烈健壮);骠骏(刚烈骏逸);骠悍(勇猛)..

02月23日

拼音:biāo

〈形〉水流的样子 。因附会《诗》“滮池”得名的古水名,又称圣女泉,在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